|

楼主 |
发表于 2005-11-19 18: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 by 高原之狼
非常同意 nxin 的看法。我也认为这篇文章里把新手引上歧途的地方很多。
1. 跳过 sources.list 配置步骤没有什么好的,现在安装程序完全可以帮你配置好中国的镜像,没有必要非要手动写。推荐用 testing,又不说明 testing 可能造成的安全隐患,更是不妥。至于不用 dist-upgrade 而是用 upgrade,就更有问题了,也不知道 xserver-xfree86 是怎么升级成 xserver-xorg 的。
2. 有简单的 nano 不用非要推荐用 vi (还不是 vim),也看不出什么道理。
3. 上来就自己编译内核更看不出对新手有什么好处。
4. aptitude 的文档里说得很清楚,用 aptitude --without-recommends 就不会装 Recommends 的包 (在 ncurses 界面下也有选项)。官方都推荐用 aptitude 了,这篇文章还非要抱着 apt-get 不放,到时候很多人学了之后又要抱怨由于依赖关系装上的包不能自动删除。
不知道为什么版主要把这篇文章设为精华。
感谢这位朋友的指点:)
只要是客观的指出缺点,我是愿意接受的
关于你说的几个问题:
1. testing适合做桌面而不是服务器,我觉得这方面好像介绍很多,所以没有再介绍了。并且我看过很多版里的推荐教程,往往大家也是从如何着手安装的角度来写的,很多是基于sid的,似乎也没有说明确警告你说sid很不安全什么的:)此篇本就是我的手记,我只是怎么做就怎么说罢了,所以没有考虑你说的警告什么的,窃认为以我一个新手更没有资格“教”其他新手,最多我的经历可以作为他们的一个参考而已:)
2.upgrade的问题,我用的确实是dist-upgrade,这是个笔误,我会修改,多谢
3. apt的问题,作为初始安装,说白了从基本系统进桌面,要装的就那么点东西,netinst光盘装完的基本系统里也没有aptitude这种工具,所以我以为直接apt-get也没什么不好,何况装内核编译升级那部分是我参考了一篇英文的howto,05年7月的吧,也在apt-get,我不认为这有太多不好,其实如果继续向后写,我还觉得新手用新立德比较好的呢,因为毕竟图形界面很直观啊,呵呵,aptitude当然有必要学习,但是也未必不用它就是误导这么严重吧?
4.自己写sources.list,我一直认为这有助于从一开始弄明白apt的工作机制,没什么不好。nano的事是我一个错误,当初并没注意到基系统里面已经包含了它:(没用vim因为基本系统装好后没有,我当时的思路是,装好基本系统就利用现成的工具一鼓作气看到桌面,其他的工具等到这些完成后再开始学习并且安装,先用用vi,至少对vim上手所必须的基本操作也了解到了,也不是坏事:)
5. 自己编译内核,因为我的前言和后记都写过,我从前用过fc和suse的,当时也会用linux的标准方式编译内核,debian的方式只不过是制作deb包再安装而已,差别其实不大,所以可能我接受起来不难,当年我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就把fc1的内核精简到很适合自己系统的程度,我觉得虽然学习linux并不仅仅是学习内核,不过编译内核的过程中我几乎可以把每个硬件的细节都多了一些了解,我觉得这对我很有帮助,所以我还是编译了。吸取几位的意见,有时间我会把里面加上直接apt内核deb包安装的简便方式补到里面,以免完全新手看到以为只有这一种复杂的升级方式呢:)
总之,缺陷再所难免,承蒙斑竹鼓励加了精,我自然会尽量修改完善一些以对得起精华贴要求,呵呵,诸位的质疑,只要是客观的,我也非常感谢,我会好好吸取意见,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