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起因:
因前几日一直在研究fedora,受到了fedora的打击,心灰意冷,故开始学习debian。昨天晚上花了30分钟的时间下载了debian 3.1r1的netinst盘,108M,当时是23点30吧,连vmware和netinst一起下载完了。书归正传。
一、基本安装:
基本安装用了大概5分钟,一切都是默认设置。可以登陆了之后,第一件事,先把
/etc/network/interfaces
************掉,连网(还好,这版kernel能认出我的网卡)。
默认是dhcp的
iface eth0 inet dhcp
要改成指定,这样起动的时候就不会在获取IP地址那里停半天了。
iface eth0 inet static
address 192.168.1.10
network 192.168.1.0
netmask 255.255.255.0
broadcast 192.168.1.255
gateway 192.168.1.1
DNS要这样设置,在
/etc/resolv.conf
里,这样修改:
Search
nameserver 202.106.0.20
第二件事,由于启动的时候看到run level是2,而且在MTA那里停了半天,查资料,debian这版用的MTA是exim4,嗯,找到/etc/rc2.d,看到S20exim4,好,把它************掉。
mv S20exim4 K20exim4
PS:这些知识(网络地址配置文件、run level概念)还是2005年初,准备motorola的面试,狂看SCSA的两本一共将近2000页的纯英文教材时候学习的。
二、安装桌面
好了,基本系统算是配置完了,下一步是修改apt sources.list。
nano /etc/apt/sources.list //debian基本系统刚刚装好的时候是没有vi之类的编辑器的。
默认里面是什么东西实在记不得了,现在我的sources list里面只有一行:
deb http://ftp.us.debian.org/debian unstable main contrib non-free
名词解释:
deb //是deb包。如果需要源码,还有deb-src可以选择。
http //这是包所在的地址,也可以是本地地址。
unstable //这是包的版本,unstable是最不可信的,查字典是(不稳固的;不固定的;不牢靠的;易变的;动荡的)意思。除了这个还有stable,是最稳定的版本,查字典是(稳定的;牢固的;平稳的;可靠的;可信赖的;稳重的;坚定的)意思,还有testing,保守程度比stable稍差,正在测试当中的版本。还有sarge(这个似乎和stable是一个意思,似乎是debian的一个发行版的代号)。
main //是说主要的软件包
contrib //是说有版权的软件包,contrib是依赖于Debian仓库以外软件包的包。
non-free //是说要非自由的软件包
我之所以选择unstable版本,是因为常用的一些软件例如firefox,在stable、testing版本里面都没有。debian认为firefox安全性不够高,所以在stable、testing版本里面都被************掉了。
PS:unstable版并不是像字典上说的那么“不稳固的;不固定的;不牢靠的;易变的;动荡的”,只是debian初忠是做服务器,所以stable甚至testing版本都做得非常保守,安全第一。哈哈。
好了,sources list修改完成之后,要更新一下
apt-get update
大概1分钟不到的样子就完成了,一共需要下载5M左右的数据。
好了,现在可以安装X和gnome了,我喜欢gnome。呵呵。
apt-get install x-window-system-core gnome-core
只安装了x window system的core和gnome的core,经过1秒左右的search,apt给出一个结果:需要下载的deb包xxx xxx xxx xxx.......,需要下载的总数据量:348M……
OK,好好,你自己下载,我睡觉去,bye~(这时候似乎是25日0点22)
……25日3点xx分,我起来了,看了一眼,嗯。都下载完了(PS:哈哈,当然快了,我选的那个地址,非常滴快速,北京网通AD可以达到平均70多KB/s的速度,爽。)。
继续睡觉……
……25日8点45分
startx
嗯?不行?鼠标找不到?好好,看看配置文件吧
/etc/X11/XF86config-4 //注意,一定是XF86config-4,还有一个XF86config,不是这个,当时在这个问题上浪费了大概2个小时。对了,我这个X是在stable下安装的,所以装的还是xfree86呢,在testing里安装就已经是Xorg的了,xorg的配置文件在/etc/X11/xorg.conf,具体内容相差不多,懂点英语应该都能找到相关字段。
section "inputdevice"
...........................
option "device" "/dev/input/misc"
晕菜,看不懂,没关系,不是还有google老师呢么。
查到说/dev/input/misc这个是usb鼠标用的,我是用vmware装的,我本机上用的USB鼠标,vmware上也应该是啊?嗯。不管了。改成/dev/psaux,嗯。这个是ps/2鼠标用的。
startx
好了。出来debain的logo,出来gnome的桌面了。这时候的桌面还很惨,什么软件也没有(有gedit),哈哈,这就是gnome-core的后果。不过也好,干净,速度也快,顶上xfce了。呵呵。
三、中文化
OK,现在该考虑中文化的问题。跟google老师请教了半天,什么firefly点阵字体乱七八糟的,觉得很乱,先来点简单的吧,把fedora core 4上的经验套搬过来。先装个firefox浏览器。
apt-get install firefox //在这个问题上我也转了很大一个圈子,一直在使用stable和testing的源,firefox在这两个源里没有。哈哈。
打开http://download.linuxsir.cn/fonts下载一下simsun.ttc
http://download.linuxsir.cn/fonts/simsun.ttc //stable版的debian自带了一个wget,可以用它下载。
完成后mv到
/usr/share/fonts
好了,有字体了,改过locale就可以看到中文了。我这个stable版本的debian默认已经把locale装好了,所以就不用apt-get再安装了。省事。呵呵。
dpkg-reconfiguer locales
tui的界面,把需要的地区和编码都选上,一般选
en_US.ISO-8859-1
en_US.UTF-8
zh_CN.GB2312
zh_CN.UTF-8
zh_CN.GBK
zh_TW.BIG5
zh_TW.UTF-8
就可以了,之后有一个选择是默认的语言编码,选zh_cn的哪个都可以。呵呵。
startx
嗯。已经可以看到日期那部分是中文的了。不过现在还不能输入中文。嗯,大河马说过scim框架很好,嗯。我就装它了。
apt-get install scim scim-tables-zh
tables-zh这里有五笔。哈哈,我是用五笔的,所以我选它。哈哈。挺好用的。用拼音的朋友可以选择scim-pinyin,这是智能拼音的包。
OK,装好后startx,嗯????不能启动??
好,开个终端
scim -d//-d参数是在后台运行。
不能输入中文,郁闷……
……
……
……
这三个省略号是在研究了很久为什么不能输入失败之后又转向fedora,具体成果见〈fedora学习笔记(手动编辑YUM源,以达到和apt一样的速度)〉。
经过请教段老师,知道了,要在自己家目录的.xinitrc里这么写
export LANG=zh_CN.UTF-8
export G_BROKEN_FILENAMES=1
export XMODIFIERS=@im=SCIM
scim -d
exec gnome-session
#exec startkde //这个是给KDE用户留的,做个记号,省得以后要用KDE的时候忘了
好了好了。现在是2006年03月25日的20点20分,今天的学习到此结束,玩梦幻国度去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