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围剿和反围剿在多个战场上演——微软的官员说,5月22日正式发布的Windows Server 2003中文版(耗资14亿美元)比Linux和Unix更具竞争力,此外,由于其源代码属于微软与中国指定机构签署的政府源代码备案协议范围,解决了安全问题。目前已有18家ISV通过
了Windows Server 2003的认证,还有6000家国内用户参与了软件的首批测试。借此发布,微软针对Linux阵营的围剿计划全面启动,从企业级产品,到手机、PDA等移动设备,直到各类信息家电;
与此同时,全球Linux势力也四处结集。多年来,微软一直为不能在企业级市场再现霸主地位耿耿于怀。为此,先有.NET战略,再大调机构,以在服务器市场争取更大份额。但鉴于来自Sun、惠普、IBM的制衡,上述努力收效甚微。最近四个季度里,基于Windows的服务器出货量仅增长1%,而同期Linux战绩增长6%。关键时刻,Windows Server 2003被赋予了从Linux手里争夺服务器市场份额的历史使命。对于急于将桌面系统的优势转移到服务器领域的微软而言,这并非一场轻松的较量。在惠普、IBM、Oracle、CA、Sybase等国际知名厂商纷纷支持Linux之后,在很多国家将服务器体系结构由Windows转向Linux架构之后,Linux在服务器领域渐入佳境。IDC预计,未来几年内Linux服务器将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长,中国更
将保持40%左右。
合纵连横为消解威胁,一个高超的政府游说计划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5月19日,微软从Unix操作系统厂商SCO公司获得了Unix的授权——该公司两个月前曾控告IBM私自把属于SCO的Unix操作系统UnixWare里面的程序代码移植到Linux上,侵犯了其知识产权。而微软此举,则不啻是对SCO侵权诉讼的变相支持。Windows和Linux的对抗由此转为明争。一份广为流传的微软内部文件显示,2003年会计年度6月截止微软拨出1.8亿美元,用于服务器软件的顾问服务折扣费用,以及政府公关。2月28日盖茨访华,承诺向政府开放源代码,进而狙击中国方兴未艾的各类Linux联盟。但此后坊间风传微软所说的“开放”源码其实含有水分,而在此前后成立的中日韩“开放源码三国同盟”、深圳首家“Linux”实验室等等,更令微软“别有一番滋味”,却又难申难言。IBM、Oracle、Sun不遗余力地扶持Linux,拉帮结派,以近期而论,就有“台式机Linux联盟”、富士通与全球最大的Linux软件开发商Red Hat的结盟等等。而佼佼者非IBM莫属,它每年在Linux上投入不下10亿美元,现已进入赢利期。就连“Wintel联盟”之一的英特尔,也借助Linux使自己的微处理器增色不少。3月25日,英特尔更表示将推出一款软件产品,让其刚推出的新产品迅驰芯片支持Linux操作系统。此外,还有摩托罗拉、夏普、三星等更多有影响和号召力的手机、家电厂商,也都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地采用了Linux。不过Windows Server 2003的加盟,使得Windows家族成为业界惟一覆盖了上述诸领域的操作系统家族:从Windows桌面和服务器版,到嵌入式Windows CE、Pocket PC、Smartphone,不一而足。“遏制与反遏制,将愈演愈烈。”一位人士预言。
中国Linux联盟如何反围剿?
对微软产品,中国国内厂商一贯分为两个阵营:支持者,如联想、TCL、海尔等OEM厂商,一批企业级市场的客户;其反对者,则包括Linux系统销售商、NC设备厂商、自主知识产权芯片开发商以及某些应用软件开发商,它们是未来中国Linux产业链的核心力量。而联想只在某几款PC上预装了Windows,而在其他机型以及服务器上则倾向Linux。作为国内最早与微软叫板的软件企业,金山以往一直苦于开发不出一个像样的Linux版本的WPS,但最近通过收购共创开源,金山声称将在明年2月推出同时支持Windows和Linux平台的WPS officeV6,算是弥补了Linux开发上的软肋。从TurboLinux,到以蓝点和冲浪为代表的本土厂商,到以红旗Linux和中文2000为代表的国家队,再到金山、永中等应用软件开发商以及一批预装Linux操作系统的PC厂商,中国Linux阵营越来越像一支正规军了,他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话语权。2002年,北京市启动了基于Linux的桌面平台、NC关键技术研发等项目,“基于Windows无法构建自主化信息平台,因此支持Linux将是市政府加快电子政务步伐所必须走的一条路。”北京市科委副主任俞慈声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