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导多重操作系统的时候,在GRUB中通常会有这样的配置:
default=0
timeout=5
title Fedora Core (2.6.11-1.1369_FC4)
root (hd0,3)
kernel /boot/vmlinuz-2.6.11-1.1369_FC4 ro root=LABEL=/
initrd /boot/initrd-2.6.11-1.1369_FC4.img
title WinXp
root (hd0,0)
chainloader +1
root(hd#,#) 是指内核所在的分区(或者说是/boot所在分区),比如第4行的root (hd0,3),我查询过许多资料也都是这么说,这是在直接搜索内核文件来启动系统的时候
但是如果是使用chaniloader的时候呢?
如果是windows没有问题,因为windows的内核和引导加载程序都在同一分区,比如第8行的root (hd0,0)
如果是linux, 内核和引导加载程序可以位于不同分区,比如内核在hda5[/boot分区,包含内核和grub第二阶段的设置文件],引导加载程序在hda4[根分区,grub第一阶段的主程序在它的第一个扇区], 那么,
root(hd#,#) 是用root(hd0,4)[hda5]还是root(hd0,3)[hda4]呢?
如果是用root(hd0,3)[hda4],那么它是引导加载程序(grub第一阶段的主程序)所在的分区,而不是内核所在的分区(或者说不是启动分区,包含内核和grub第二阶段的设置文件),是不是这样呢?
清高手解答,谢谢! |
|